關于RFID射頻識別技術的介紹
- 2019-01-14 20:56:00
- 諾塔斯智能科技 原創
- 6617
RFID又稱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是諸多通信技術中的一種通信技術,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
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RFID標簽, 操作快捷方便。 RFID技術主要有短距離射頻識別產品和長距離射頻識別產品。
短距離射頻產品不怕油漬、灰塵污染等惡劣的環境,可在這樣的環境中替代條碼,例如用在工廠的流水線上跟蹤物體。長距射頻產品多用于交通上,識別距離可達幾十米,如自動收費或識別車輛身份等。rfid系統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
RFID的基本組成部分
最基本的RFID系統由三部分組成:rfid標簽(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組成,每個標簽具有唯一的電子編碼,附著在物體上標識目標對象;
RFID閱讀器(Reader):讀取(有時還可以寫入)標簽信息的設備,可設計為手持式或固定式;
天線(Antenna):在標簽和讀取器間傳遞射頻信號。
電子標簽中一般保存有約定格式的電子數據,在實際應用中,電子標簽附著在待識別物體的表面。閱讀器可無接觸地讀取并識別電子標簽中所保存的電子數據,從而達到自動識別體的目的。通常閱讀器與電腦相連,所讀取的標簽信息被傳送到電腦上進行下一步處理。
RFID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
閱讀器通過天線發送出一定頻率的射頻信號,當標簽進入磁場時產生感應電流從而獲得能量,發送出自身編碼等信息被讀取器讀取并解碼后送至電腦主機進行有關處理。
RFID標簽分類
RFID標簽分為被動標簽(Passive tags)和主動標簽(Active tags)兩種。被動模式標簽自身不帶有電源,無法發送數據,它通過rfid讀寫器天線發送電磁波信號激活標簽芯片,從而實現標簽與rfid讀寫器進行通信。由于被動式rfid標簽工作需要依靠RFID讀寫器天線所發送的電磁波信號激活標簽芯片進行工作,而電磁波信號容易受到環境、金屬、溫濕度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被動式rfid標簽的靠干擾能力較弱。主動標簽自身帶有電池供電,它可以主動向RFID閱讀器發送射頻信號,讀/寫距離較遠同時抗干擾能力也強得多。
rfid射頻識別技術的發展史,了解一下!
1940-1950年:雷達的改進和應用催生了射頻識別技術,1948年奠定了射頻識別技術的理論基礎。
1950-1960年:早期射頻識別技術的探索階段,主要處于實驗室實驗研究。
1960-1970年:射頻識別技術的理論得到了發展,開始了一些應用嘗試。
1970-1980年:射頻識別技術與產品研發處于一個大發展時期,各種射頻識別技術測試得到加速。出現了一些最早的射頻識別應用。
1980-1990年:射頻識別技術及產品進入商業應用階段,各種規模應用開始出現。
1990-2000年:射頻識別技術標準化問題日趨得到重視,射頻識別產品得到廣泛采用,射頻識別產品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0年后:標準化問題日趨為人們所重視,射頻識別產品種類更加豐富,有源電子標簽、無源電子標簽及半無源電子標簽均得到發展,電子標簽成本不斷降低,規模應用行業擴大。
聯系人: | 張經理 |
---|---|
電話: | 400-023-6659 |
傳真: | 023-68798110 |
Email: | 843718693@qq.com |
QQ: | 843718693 |
微信: | Lotus-Smart |
微博: | lotusreader |
旺旺: | 諾塔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地址: | 重慶市江北區宏帆路36號宏帆天地1棟6樓 |